投资几百亿的OLED屏生产线,为什么会被一家小公司难住了?
2018-11-15 12:47:2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前不久老冀跟一家国内显示器件厂商的高管聊天,说到最近华为Mate 20 Pro已经开始采购京东方AMOLED柔性屏并大量出货。因为之前老冀听说这家公司对AMOLED也早有布局,因此好奇地问这位朋友,为什么他们的AMOLED柔性屏还没有大规模出货?

这位朋友苦笑一声,道出了缘由。原来,OLED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五大步骤,分别是LTPS、蒸镀、封装、单元、模块。其中,蒸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,简单说就是在玻璃基板上“蒸”出包括红、绿、蓝三色的有机发光层。

蒸镀需要在专门的真空蒸镀机中完成。可是,全世界能够生产高质量真空蒸镀机的企业,只有日本佳能旗下的TOKKI这一家公司。TOKKI公司只有300多名员工,一年只生产十几台真空蒸镀机,每台的售价大约是8500万美元。

据说京东方在2016年OLED产线刚刚启动的时候,就向TOKKI订购了几台真空蒸镀机,这才保证了两年后AMOLED柔性屏的大规模量产。

到了2017年,随着苹果推出iPhone X并向三星大规模采购AMOLED柔性屏,三星也制订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,不仅将A3、A4工厂投产AMOLED柔性屏,还建设了规模更大的A5工厂。为了保证量产,财大气粗的三星一口气把TOKKI两年的真空蒸镀机全部承包了。

这无疑掐住了也在试产OLED的众多中国显示器件厂商的脖子——没有TOKKI的真空蒸镀机,量产也就无从谈起。

这家中国公司为了抢时间,只好采购了另一家日本公司爱发科(ULVAC,也被称为“尖端真空技术公司”)的真空蒸镀机。没想到虽然爱发科被称作“尖端真空技术公司”,但是其生产的真空蒸镀机的质量却远远不如TOKKI。拿到生产线上,只要承载面一大,玻璃就直接碎片,而这还没开始“蒸”呢。玻璃一碎,就得重新清洗,重新投片,根本就无法量产。

由此可见,在精密制造领域,日本企业的专精到了何种程度,甚至专精到了其他日本企业都搞不定的程度。

幸运的是,去年年底iPhone X发布之后销量并没有达到原来的预期,苹果开始砍单,连带着三星A5工厂不打算投产小尺寸OLED屏幕,A3和A4厂的产能也没有那么充足,三星也就把之前订的TOKKI真空蒸镀机“吐”出来了一些,这家中国公司才有机会买到机器,并用其替换爱发科的设备,最终在今年之内实现量产。

其实,在半导体制造的其他领域,同样也存在类似TOKKI这种“独此一家”的现象。例如,全球的芯片制造工厂都离不开荷兰ASML的光刻机,虽然每台光刻机的售价是7000万美元起步,仍然是供不应求,有钱都抢不到。

老冀之前也参观过不少国内手机厂商的生产线,虽然最后端的组装是依靠人工,但是前端的主板生产和测试却一水的德国、日本、韩国进口设备。没办法,中国公司还造不出这么精密的设备。

改革开放四十年,中国已经成长为制造大国,能够制造出大部分的最终产品。可是,很多制造最终产品的设备,中国企业却仍然无法制造,只能靠进口。类似TOKKI的事情,可谓给中国制造业敲了个警钟,未来中国制造业还要继续往上游进发,往精密制造进发。只有攻克了这些难关,中国才真正无愧于“制造大国”的称号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